愛沙尼亞|電影《1944》親臨愛沙尼亞的美麗與哀愁,原來我也踏上了二戰之路

愛沙尼亞電影《1944》

很久沒有這麼打動我的戰爭片了。

出發愛沙尼亞前,我搜尋著任何相關的電影,希望看完後,飛到當地可以有更多的共鳴,意外發現了這部當年代表愛沙尼亞競爭奧斯卡外語片的電影《1944》,雖然最後沒有得獎,但還是擋不住我對這部片的喜愛。
這部不是好萊塢那種戰爭片(放心不是出戲的英文,是愛沙尼亞語/德語/俄語)。我後來其實很喜歡看這種各國自己拍的電影,尤其這種帶著沉重歷史背景的片,自己國家會掌握得最到位,那種韻味跟後勁是與商業導向的片無法比擬的。

老實說,我對戰爭片沒有特別的愛好 (但我非常愛二戰納粹題材電影),基本上,戰爭片只要平淡的打鬥超過三五分鐘,我就會進入一個迷茫狀態。因此《1944》的開頭就讓我至少重看了三次,但總會不小心進入自動放空模式….,結果我就放棄了。

直到從愛沙尼亞回來後,我在搜尋另一部愛沙尼亞電影《橘子成熟時》,是在當地青旅的電影之夜放的片(這部就真的有提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了),也很讚!!! 超推

延伸閱讀: 愛沙尼亞。塔林古城廣場旁溫馨青旅 Tabinoya

尋找橘子成熟這部片的過程中,也讓我意外重拾了《1944》,果然,撐過前面就海闊天空了!!! 沒想到這部直擊我心,看完整個沉浸在劇情中好一段時間,記得一定要撐過前面打鬥畫面呀!!!

最後悔的是當初沒有先看完,回來發現好多拍攝點,我當下都咻咻咻完全沒在注意。這也就是旅行有趣的地方,對當地有更多的認識後,站在景點古蹟甚至一個只剩空地的地方,都會內心百感交集。

先說,本文會有電影大雷哦!! 再來就讓我們實地走訪二戰之路吧

1940年,蘇聯併吞愛沙尼亞,55000名愛沙尼亞人被徵入蘇聯紅軍
1941年,德軍佔領愛沙尼亞,72000名愛沙尼亞人被徵入納粹德軍

這,正是1944的片頭闡述。
看到這段話腦中立刻浮現在塔林古城參加的免費城市導覽,可愛的嚮導姊姊開場白就問 :
「有人知道愛沙尼亞的歷史嗎? (全場靜默約兩秒)」

接著他就燦笑說,那…我迅速跟大家帶過哦
XXXX年愛沙尼亞被AA國佔領
XXXX年愛沙尼亞又被BB國占領
XXXX年又再被CC國佔領
.
.
.
XXXX年愛沙尼亞再度被ZZ國占領

直到現在,愛沙尼亞終於是我們 自 己 的 了!!!(還很可愛自帶音效哇嗚了一聲),最後不忘補一槍說 : 也希望未來也一直會是我們的哈哈哈哈

雖然嚮導姐姐的口吻非常幽默,但呼應1944的片頭,真的滿感慨的。畢竟身在列強中的小國,實在難逃被吞噬的命運,愛沙尼亞就是如此,特別是在二戰期間,輪流被納粹德國及蘇聯佔領,戰時人力短缺,在被占領地區也徵起了兵,因此出現了一個很特別的狀況 : 自己人打自己人

德國愛沙尼亞兵 vs 蘇聯愛沙尼亞兵

如此矛盾跟莫名其妙的事情,就發生在了1944年的愛沙尼亞

老實說,我真正入戲時,電影已經演一半了,會入戲是因為男主角中途掛了,當下內心就是一個殺毀!!! 才一半主角就掛了!!!!於是重頭再看了一次,才發現電影分成兩部分

上半部是以德國愛沙尼亞兵的視角
下半部則是以蘇聯愛沙尼亞兵的視角

中間兩軍相遇,成為了黃金交叉點,所以上下半部各有一個男主角,也分別代表了德軍與俄軍,但實質都是愛沙尼亞人,接下來就邊看電影邊看我實際走過的地方吧 ~

1944年,德國愛沙尼亞軍在一次的撤退行動中遇到了突襲,,德軍男主角救了一個差點被炸到的小女孩

德軍決定把軍用卡車讓給這群逃難中的老弱婦孺,很快的就與一路殺過來的蘇聯愛沙尼亞軍相遇,雙方自然開打了起來,打到一半,才發現原來彼此都是愛沙尼亞人

這時他們才意識到這一切至始至終有多麼的荒唐,最冏的是上半場男主角被下半場男主角打死哩!
兩軍相視而望 無語問蒼天啊~

# 塔林古城

接下來蘇聯軍一路殺到愛沙尼亞首都塔林,可以看到遠方充滿許多尖塔的,就是美麗的塔林古城

無法像電影一樣從遠遠的地方拍,只能來個古城俯瞰圖,我知道差很多,拍謝啊

# 塔林古城牆

蘇聯軍抵達塔林城門後,打算休息一下找點樂子

可惜我沒有繞城牆一圈,不太知道是哪一段圍牆,找了張也蠻有代表性的小紅塔城牆圖意思一下。整體來說,塔林的城牆真的保存蠻完整,從中世紀開始建造,到現在許多塔樓、城門都還有遺留下來

#赫爾曼塔 Pikk Hermann

蘇聯軍進塔林古城後,高掛在 Pikk Hermann 赫爾曼塔頂的是蘇聯紅軍旗幟

赫爾曼塔對愛沙尼亞來說就象徵著政權,當塔頂掛著誰的國旗就表示統治者是誰,在二戰被佔領期間,曾兩度被掛上蘇聯紅旗,現在,自然是掛著美美的愛沙尼亞藍黑白三色國旗,真心覺得愛沙尼亞國旗配色好美

題外話一下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,發現了一間老奶奶的紀念品小店,我也一時衝動(著~魔~) 買了一面迷你愛沙尼亞國旗回家…

#愛沙尼亞劇場

下半部男主角將上半部男主角藏在兜裡的家書,轉交給他的妹妹

但他並沒有告訴妹妹,也說不出口,他哥是他殺的,掀開窗簾,從妹妹的家中可以看到被轟炸的劇院

當年真實被轟炸的樣子 (圖片來源自網路)

這個劇院在二戰時期受損非常嚴重,這是現今重建後的劇院

#座堂山 / 聖瑪麗主教堂

下半男主角跟上半男主妹妹看對眼了,應該是雙方都寂寞太久,有點焚身了哈,於是他們在夜色中散步

散步的地點正是座堂山上的聖母瑪麗主教堂一帶的小巷中,座堂山是塔林古城中一座石灰岩小山,自古以來都是權力中心,以前是貴族居住之處,現在是愛沙尼亞政府跟國會所在地

接著他們走進了座堂山上的聖瑪麗主教堂,其實我猜了好久,到底是哪哩,畢竟教堂內部大多有點像

雖然擺設有點不同,不過那個石棺太好認了!!!

這是全塔林最古老的教堂,從13世紀由丹麥人建造一直到現在,17世紀座堂山一帶有一場大火,只有這間教堂逃過一劫,裡面比較特別的是有13-18世紀的石棺,埋葬了對30年戰爭影響深遠的波西米亞貴族、瑞典軍官、俄羅斯海軍軍官等等,東南西北來的都埋在這,也凸顯了塔林居中於各國的獨特位置

下半部男主角其實告發了許多人,女主角家人就是被他舉發而送往西伯利亞,但由結局可知,他其實內心一直是有一線良知的,然而被環境所逼不得不做出這種違背良心的事,最後他因為拒絕開槍射死一群投降的德國愛沙尼亞青年軍,就被蘇聯肥肥長官給斃了。

不管是德軍還蘇聯軍主角都死了,這也是戰爭殘酷的地方,對愛沙尼亞來說,最諷刺的是,他們不知道為何而戰,曾經的同鄉,此時,卻要互相敵對,他們被逼迫而戰,為存活而戰,而被犧牲的永遠是市井小民

妹妹曾提到過收養了一個小女孩,在結尾,女孩出現了,正是當時哥哥在轟炸中拯救的小女孩

哥哥永遠回不來了,就讓小女孩頂替哥哥在內心的位置

而下半部男主角離開塔林前,妹妹在2F陽台對他說要記得寫信回來

結尾….信是來了,但卻是最後的遺書

直到現在每每聽到1944片尾蕭瑟淒涼的淡淡配樂,都彷彿回到了那個寒冷下著細雪的愛沙尼亞夜晚

最後來說說我完全沒想到的 Narva 吧

劇中有一幕,是一個路牌,分別寫著 Reval 跟 Narva。
德軍一路從Narva 往回撤退 (劇中他們是往第二大城塔圖Tartu退)

不過我想說的是路牌,右邊的 Reval 正是首都塔林的古稱,而左邊的 Narva 這個地名總覺得在哪看過,我找了很久很久,終於發現了!

原來我從愛沙尼亞進俄羅斯的夜車邊境關口正是Narva呀! 可以看到右方的印記,右上角有一台車,表示陸路進入,下方寫的就是Narva,二戰時,蘇聯就是從這條路進愛沙尼亞,甚至之後一路殺到德國去

發現的當下有點不可思議,沒想到我居然親自走過這條路,至於傳說中的俄羅斯與歐洲的邊境究竟是什麼樣子,那~ 又是另外一個驚險的故事了!真的是神經緊繃到最高點

推薦閱讀: 俄羅斯.愛沙尼亞|塔林→聖彼得堡Lux Express夜車巴士實搭經驗.恐怖俄羅斯陸路入境通關

 

發佈留言